1982从香江开始_第177章 变色油墨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77章 变色油墨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biquxs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翟远捧在手里的这张光盘,尺码大概在12英寸。



即便在将来普及以后,它的主要作用也并非家用,而是流行于日韩、港澳台等地区的卡拉OK等场所。



也有少数富哥会拿来收藏,因为激光盘的清晰度较高,而且不会因为接触式读取出现影像变差的问题,受到一部分发烧友的钟爱。



但这肯定不是翟远想要的光盘。



“光盘尺寸缩小,就意味着存储模拟视频的容量变差,如果从12英寸缩小到6英寸,存储容量至少缩水80%,这也是CD只能应用在音乐唱片上的原因。”



松本雄在与翟远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,逐渐清楚了他的诉求,专业的词汇一个个蹦出来。



包括不限于什么音频层、画幅层、多通道、比特率、扇区轨道、稀土材料……等等。



“老板,不是我不给你翻译,他说的太专业,有的东西我自己都听不懂。”关伟明满脸苦色。



“没关系,不怪你。”翟远表示理解,然后很认真的问他:“我现在能让他们退钱回东洋吗?”



翟远是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,因为他发现自己太过于想当然,似乎挖几个技术员就能手搓一台光刻机出来。



谁能想到一张巴掌大的光盘,里面还有这么多高科技?



按松本雄的说法,如果新光盘想达到翟远想要的那种程度,就凭他们这点设备和人力,几乎不可能做到。



“从头开始慢慢聊吧,让美智子过来一趟,翻译沟通起来也方便。”



翟远用力搓了把脸,锤破退堂鼓,还是不打算放弃光盘这片红海。



几个人出去简单吃了个饭,等西协美智子赶到工厂,翟远把三个东洋仔召集到一起,共同商讨新光盘制作的可行性。



虽然自己不是技术人员,但可以从光盘的基础部分开始了解,尽可能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。



这一了解就是近十个小时。



翟远和三个东洋仔,在两名翻译的交流沟通下,大概清楚了目前这种激光光盘的运作方式。



先这样再这样最后这样……



好吧,其实只是一知半解,人家大厂那么多人才,几年十几年的研发,怎么可能轻易弄清楚。



但也并非毫无收获。



从这次商讨的过程里,翟远这个血外行还真提出来一条实用建议。



三个字,做减法。



他打个噙着眼泪的哈欠,拿起自己刚才记录的一份稿纸,说:“首先我不需要那么多音轨和声道。音轨最多只要三条,英文、中文和日文完全足够。声道只保留一个立体声,左右单声道都不要。”



目前一张激光光盘99条音轨,翟远不理解但大为震撼。



东洋仔将他的建议记录下来。



翟远接着说:“第二,叠加图形不要。”



这个功能就是所谓的软字幕,目前的光盘里提供四个可选字幕的子通道,但翟远决定在刻录前,就在原视频里加入中英双语的硬字幕,直接去掉这个功能节省空间。



“第三,章节编码不要,光盘放进机器直接播放就好,那些预留给序言、花絮、预告片和导演访问的数据轨道全部去掉。”



“第四,目前帧率每秒29帧,但我觉得22到24帧足够,提升的那一点分辨率在目前大部分电视机里都没有区别。”



“第五,比特率可以降低,牺牲一部分画面读取速度,光盘放进去黑屏十几秒钟很正常……”



翟远逐条提出建议。



三个东洋仔听得眉头紧皱,几次欲言又止。



等他全部讲完,已经是入夜时分。



东洋仔的记录本上,洋洋洒洒写了二三十条建议,全部是教他们如何阉割现有光盘的功能。



力求做到,光盘放进放映机里,直接简单粗暴的给画面,所有复杂选项统统没有。



广告词翟远都已经想好:某某牌VCD,为发烧……不是,为电影而生。



“这样一套流程搞下来,能不能提高光盘的存储容量?”翟远接过美智子端来的水杯润下嗓子,询问三个东洋仔。



松本雄问:“你想将光盘的尺码缩小到多少?”



翟远想了想,用手比划一下:“大概这么大,3.5英寸左右。”



这是后世光盘的平均大小。



松本雄闻言连连摇头:“不可能,从12英寸缩水到3.5英寸,现在的微细激光探针根本模拟不出来,我可以保证全世界都没有这个技术。”



光盘的放映原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,就是用激光在盘身上面灼烧出凹凸坑,用这些坑点记录视频信息。



但光盘尺寸越小,坑点就必须越密集,如果3.5英寸,那相互间的距离就得保持在纳米级范围内,即便在后世也很难实现,直到光存储技术的出现。



小林哲夫也补充道:“翟先生,即便你做出来3.5英寸的光盘,现有放映机的光驱系统也没办法支持。”



松本雄说:“如果尺码缩小在6英寸左右,结合你刚才删减的功能,我估计可以存储15到20分钟的视频片段。”



藤井让沉吟片刻,点头道:“这个尺码的驱动系统可以实现。”



翟远皱眉问:“最多20分钟?”



松本雄说:“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,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更低。”



讨论又陷入僵局。



十几分钟显然满足不了需要,即便《洗衣店阿健》的时长也在半个小时。



“其实如果按照翟先生现在的要求,只是播放视频画面的话,我觉得可以连重新写入的功能也去除掉。”



小林哲夫看了眼两个同伴,提出新的思路。



翟远好奇道:“细说。”



小林哲夫立刻拿过纸笔,连写带画给他解释起来。



几分钟过后。



翟远点一点头,对方虽然说的很复杂,但他将小林哲夫说的话总结出来,无非是四个字:



只读不写。



目前主流的激光光盘为了顺应市场,仍未摆脱录像带的影响,光盘和磁带一样,里面的文件随时可以擦除并重新刻录新内容。



缺点就是会占用大量空白空间。



小林哲夫提供的思路是:一次性把所有预留空间全部用尽,光盘烧制出来只能播放画面,不能删除重写。



他有些担忧的对翟远说:“不过这样做出来的光盘很不灵活,用户未必能接受。”



翟远摇摇头,笃定道:“不,你们不了解用户。”



光盘的擦写功能,至少对百分之九十的用户来说都是鸡肋。



翟远望向松本雄,说:“如果按照小林哲夫的做法,这样下来能提升多少存储空间?”



松本雄脸色纠结:“不知道,从来没有人这样尝试过。”



“那是我没来,我要来你早这么试了。”翟远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先试着烧制一张这样的光盘出来,大概需要多长时间?”



松本雄想了想说:“要换新的烧制方法,我估计需要三天。”



“好。”翟远点点头,又问小林哲夫和藤井让:“光盘能阉割的功能全部阉割掉,放映机也一样,只保留开关和进出仓几个键位,遥控器能实现快进、快退和暂停这些基本功能就好,大概多久能做出来家用款?”



藤井让说:“具体时间不敢保证,但是这样的确能加快进度。”



小林哲夫说:“翟先生,目前工厂除了需要新的工人,还需要新设备。先锋、飞利浦这些公司推出的商用家用款CD放映机、LD播放器能不能运几台过来,我们想拆开看看里面的电路板构造。”



“没问题。”翟远点点头,对关伟明说:“把他们需要的设备列个清单,照单进货。”



拆装别人的设备,从里面偷技术,是这一行的基本操作。



…………



接下来的三天,翟远基本都留在元朗没有离开。



第三天清晨。



元朗朗悦酒店。



翟远从被窝里睁开眼,看了眼躺在身边的尚未醒来的西协美智子,没有惊醒对方,靠在床头拿过一旁柜子上摆放的一份文件,开始认真翻阅起来。



文件是美智子的兄长西协岩男传真到香江,里面的内容是有关东洋目前Adult Video产业的发展状况。



因为是新兴产业,即便是东洋本地人西协岩男也没能提供太多有效信息,资料来源都是从新闻报纸上裁剪下来。



西协美智子拿到传真以后,又让人翻译成中文装订起来。



这份文件昨晚就到了翟远手上,只是他那时候忙着跟松本雄他们聊光盘和VCD的事,回酒店累的倒头就睡,直到现在才有时间翻阅。



“东洋首次出现不通过戏院,只用录像带发行的咸湿电影,出自1981年5月的两部视频,不过尺度不大反响一般。”



“第二年首部步兵作品出现,抛弃剧情,呈现真实女性自摸的场景,令男性观众受到巨大冲击。”



第177章 变色油墨[1/2页]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