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章 如果?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m.biquxs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这么说下来,一个自耕农家庭的破产进程,也就是一目了然得了。
——一开始,百亩地种着,每年二百八十多石的粮食吃着,发不了财,但也大概率饿不死;
然后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,让你的百亩地缩水一半。
你仍旧尽最大的努力,以半佃租、半自耕的方式,维持百亩地的耕作,但产出却缩水为原来的八成,甚至更少。
这对于你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状况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平白多出的窟窿,你只能靠借,而且兜兜转转,总还是要借到手里余粮最多的地主老财头上。
噩梦就这样开始了。
——能趁你家遭遇变故,吃下你家田产的地主,显然不可能是什么善男信女。
借粮借到他头上,什么九出十三归,什么小斗出大斗进,什么利滚利驴打滚……
你就借吧,一借一个不吱声。
就这么借了三五年,地主老财找上门,说你借的太多了,利滚利都好几百石粮食了。
你自然还不起。
年年几十石粮食的窟窿,你活都‘活不起’,又怎么可能有余力还债?
地主老财当然也知道你还不起。
直到你还不起,还借给你,自然是盯上了你家剩下的土地。
就这样,几年欠下的粮食,又让你失了十亩地。
之后,你借粮、欠粮、失地的速度,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快。
短短十几年,剩下的四五十亩地,也被你这一大家子‘吃’完了。
你陷入了沉思。
——明明在努力耕地,努力生存,明明仍耕种一百亩地,这家怎么久越来越穷、这日子怎么就越来越过不下去了?
但没人在意你的沉思。
时代的滚滚车轮就像采花贼,并不在乎你愿不愿意,只顾自在你身上,留下时代车轮的碾痕。
失去了所有田亩,你成为了彻头彻尾的佃农。
仍旧种着百亩地,但总收成至少要拿出三四成,来给地主老财作为‘租税’。
缺口比之前更大,你已经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了。
没办法,你只能‘裁员’。
——儿子,被你送去某个远房亲戚家,说是帮帮忙、讨口饭吃,其实就是白送给人家为奴为婢。
女儿,也被你卖给了地主老财,说是做妾,实际上……
为家庭‘瘦身’之后,你的压力稍稍小了些。
但地主老财既然盯上你了,就不可能放过你。
自耕农尚且要被一场变故,给打成半自耕农,你如今成了佃农,刚风险能力自然是进一步减弱。
免不得什么时候,又要借钱、借粮,借到地主老财的头上。
哪怕你足够好运,始终没找地主老财借钱,人家也完全可以卡着你的基本生存线,小小给你抬一手佃租。
原本刚好收支平衡的你,被手握算盘不停扒拉的地主老财拿捏,真就是捎带手的事。
和之前,把属于自己的几十亩田一点点‘吃’掉一样。
这一回,换做是你这个人,被地主老财一点点吃掉了。
就这么前后二十年的功夫,原本拥田百亩,家庭和美,作为自耕农的你,便成了地主老财的奴仆。
如果不出天大的意外,你的子孙后代——世世代代,都要给地主老财家为奴为婢,甚至还要为此感恩戴德,感谢地主老财帮你活了下来。
但有意思的是:最开始,你耕种的一百亩地,都是自己的;
后来,除了自耕的五十亩地外,佃来的五十亩地,也同样是你卖给地主老财的。
等你成了佃农,从地主老财手里佃来整整一百亩地——好巧不巧,还是最开始,全都属于你的那一百亩地。
现在,你成了地主老财的奴仆,工作仍旧是耕种这一百亩地——仍旧耕作这本属于你的一百亩祖传农田。
但这一百亩地的产出,已经和你完全没关系了……
从你失去这一百亩地的过程来看,似乎一切都非常合理。
——至少合法。
但从结果来看,这显然就是不可接受的。
从开始到结束,一百亩地还是那一百亩地,你也还是你;
唯独变化的,就是这一百亩地的归属权,以及最终产出的分配权。
而这,才是封建时代土地兼并,之所以能成为王朝催命剂的核心原因。
那么,汉太祖刘邦搞出来的调节阀:上林苑,在这个过程中,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、起到怎样的‘调节’作用呢?
还是同样的例子——你是一个自耕农,得太祖高皇帝授予农田百亩。
然后你家遭遇了一个变故,变卖了过半农田,并在随后几年,将其余农田也尽数变卖。
你彻底转变为了佃农。
如果没有上林苑这个调节阀,那你未来的命运,就是在地主老财的剥削下,一点点变成世世代代伺候地主老财的‘世袭奴隶’。
但有了上林苑,一切就都不一样了。
——当你遭遇变故,变卖过半田产时,你就会被录入当地县衙的视察名单。
当你变卖所有田亩,彻底转变为佃农时,县太爷很生气。
不是因为你和县太爷沾亲带故,而是作为自耕农的你,原本是县太爷的政绩;
现在你成了佃农,当地人口、户籍、田亩就都会减少,县太爷的政绩被做了一次减法。
只是县太爷气归气,却也不愿意和剥削你的地主老财起冲突。
毕竟政绩是政绩,财富是财富。
小孩儿才做选择题,成熟的官员会选择都要。
于是,县太爷只能接受你这个自耕农,被地主老财剥削成佃农的现实——毕竟人家地主老财也懂事儿,县太爷没少拿人家好处。
但县太爷依旧没有完全放弃你这个人口、户籍,以及你附带的田亩。
为了弥补、挽救,县太爷将你报给了长安内史属衙。
得知你原本是自耕农,如今却变成了佃农,内史属衙提起的高度重视。
第564章 如果?[1/2页]